当前位置:首页>商业新闻>职场再不相信眼泪,也肯定不是| CBNweekly评论

职场再不相信眼泪,也肯定不是| CBNweekly评论

2018-02-14 10:23:49



本周三,社交媒体上又出现了一个刷屏的热门话题,这次是关于职场的讨论。先简单Brief一下,就是一个老板,欺负实习生,长期让其专业替自己拿外卖,如此这般欺负完之后还写文章教育更多的实习生和即将成为实习生的年轻人:实习的真相就是这样,职场不相信眼泪,有功夫哭还不如多拿外卖拿好外卖。


真想给她发一段黑人问号。


长期以来,国内在关于职场文化的讨论上,有两大流派一直很受欢迎。一类是鸡汤型,常年教你怎么心若在梦就在,20招成为top sales,300天升职打通关;另一类其实也是鸡汤,但是毒鸡汤,就像这篇刷屏文章一样,教你厚黑,教你各种潜规则,教你怎么八面玲珑之后背过身攥着拳头告诉自己“今天对我爱搭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


据说有很多manager都以转发表示了+1,更有很多年轻的公司人对这种观点表达了赞同。我得说,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可能让很多实习生轻视自己的价值,把“实习”和“打杂”等同在一起,认为这样的经历非常合理,是必经阶段。真是这样吗?


先说答案:错。那么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实习?


在我看来,实习阶段是一个职场新人正式进入社会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决定了你会如何认识一份工作,你会报以怎样的工作态度,你会养成什么工作习惯?而从实际角度来说,实习经历也是之后在找工作时面试官可以直接参考的最直接信息。


这么重要的一个阶段,你告诉我你主要工作是去拿外卖买咖啡?除非你实习的部门是收发室—— 顺手帮老板代取外卖是一回事,以取外卖为实习任务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实习生到底能在公司干点什么?当然如果你把自己放在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高度自然是好的,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实习生在整个公司业务中能起到的作用仍然有限,你首先需要有谦虚的心态,也应该做好心理建设:的确会有一个阶段是处理机械、琐碎和“像打杂”的工作, 但同时也请记住:那应该主要是在你的正常岗位职责范围内,打杂不是乱打。


实习的目的就是自我学习和积累——实习生比起正式员工最缺什么? 是长时间从事一项工作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理解,那就应该从实习阶段开始积累学习。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家制度规范的大公司,很幸运地,它们会有一套系统的培训体系,你会在一个成熟的机制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起一套良好的工作习惯;假如你去的是一家创业型公司,你会有更多实践的机会,亲身去实践比理论上来的收获要大得多,你会获得快速成长。


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我发现实习生往往也是一家公司的镜子,它或多或少反映出这家公司的价值观。一个只想着把杂事推给实习生的公司,只让我想到两种可能: 一种是这样的公司在当时找实习生的时候就很随便,想着把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年轻、便宜,离职也不会对公司造成什么损失 ——这样的公司自然不会花成本培训实习生,相反他们会告诉你:这就是实习。 另一种是公司本身资源有限,管理者们没有额外的精力和经验去培养实习生,自然也不知道该如何“用好”实习生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利于实习生“成长”,所以在选择实习公司的时候,年轻人必须谨慎。


在我所接触的很多大公司里,他们对实习生的期望可不是“做点杂事”这么简单。正常情况下,基础工作只会占实习工作的一半,甚至只有20%至30%,相反地,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年轻人们拿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新鲜的想法,并真正参与到项目中去发挥价值。“现在的实习生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工作,往往结果是让我们惊喜的,他们会给你一些超过你期望值的东西。” 欧莱雅中国校园招聘团队的葛少华就认为很多90后实习生其实非常懂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方式。


对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实习岗位未必最终成为你的第一份工作。但实习,一定是你们认识职场、理解商业、了解社会的第一个入口,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可能会影响你此后漫长的职业生涯,这时候能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甚至人生价值观是多么重要啊! 职场虽然可能真的不太相信眼泪,但职场也绝不会是。

孟佳丽

《第一财经周刊》职场栏目编辑。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打赏我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