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新闻>大连这30个正在消失的东西,以后有钱也见不到了!看完泪奔,你认识几个?

大连这30个正在消失的东西,以后有钱也见不到了!看完泪奔,你认识几个?

2018-08-11 12:22:55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会不会以后再也看不到?


消失 味道
1

爆米花



还记得小的时候,捂住耳朵站得远远的却满含希望的看着转动炉子的炸爆米花的叔叔,只等待那“砰”的一声,虽然有准备还是会被黑的一跳。


但当锁在闷罐子里的那点粮食,瞬间化成了偌大一堆爆米花,还能想起的那记忆中的味道,比现在电影院的爆米花香甜得多。


2

小茶食

老味儿的小茶食,现在可是踪迹难寻了啊,小时候特别爱挑里面红绿线的小饼吃。酥酥软软的,上面还有一层细细的白砂糖,嚼起来咯吱咯吱的,那味道!


3

鸡蛋糕


以前没有那么多蛋糕店,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带鸡蛋到外面做的。其实没有现在的西点好吃,蛋腥味儿比较重,还噎人,油也很重,结婚定亲的时候常会给亲朋友好送,不过现在已经慢慢消失了,现在做出来的也不会当年的那个味道了!


4

炉烤半干偏口鱼


半大的偏口鱼晒半干,在炉子上一烤,四十岁以上的人一定会有这种记忆,那是绝对的美味,秒杀现在一切烘烤食品。


偏口鱼是大连人最喜欢也是最常见的海鱼。大连所处的纬度海鲜味道最好,偏口就是其中的代表。不过现在大连近海鱼类资源枯竭,原生偏口鱼产量很低,打上来也没人舍得晒干来吃了。


5

炸蛎黄


据说大连名称的起源就是取大蛎湾的谐音,小时候经常和伙伴去东海头(如今的东海公园)扎猛碰蛎子,那时的蛎子里都有半个米粒大的珍珠,可见生长年头之长。


八十年代炸蛎黄是大连多数家庭过年餐桌上的必有菜,只有野生鲜蛎才能炸有味道,如今蛎子都是浮筏养殖的,这道菜也就退出大连人的餐桌了。


6

渤海刀鱼


2000年前后,我一海边包海的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快来,今早网里倒出一条刀鱼,已经好几年没见了。一条一尺多长小刀鱼竟能让摆弄海几十年的老渔民如此激动,可见是怎样的美味。


原生渤海刀鱼已从地球上彻底消失,如今所谓的渤海刀是后引进的~


7

渤海大对虾


大连地产的海鲜中,对虾的味道绝对是NO1!纯鲜的大对虾吃起来什么感觉?可以用难以名状、浮想联翩来形容。对虾是巡游生物,从渤海游到大连黄海海域时正值成熟期。90年之前大连这边渔民还可以遇到虾群,此后逐年锐减,直到绝迹~


8

小窑湾野生文蛤


糍粑事传统的丽江小吃,用糯米舂制而成,用油炸过之后,外面一层脆脆的,里面却是软软糯糯的,很好吃!


9

皮匠刀鱼烤鱼片


大连湾的烤鱼片曾经蜚声全国,得益于它最初的原料:皮匠刀鱼,学名马面肫,俗称扒皮鱼。这种鱼只能鲜吃,渔民打上后就海水扒掉鱼皮,一炖,什么调料都不用放,味道极其鲜美。但不易储放,放两小时后鲜味消失,肉质变硬,因此当年在市场上不是很受迎。


90年以前大连没海这种鱼数量极多,在渔船上随便弄个网兜就能兜上一堆来。自从被用做烤鱼片之后,身价倍增,遭大量捕捞,数量急剧下降,岂今原生皮匠鱼已濒临绝迹。


大连湾的烤鱼片后来选用鳕鱼后,品牌效应也不付当年。


10

大连刺参


刺参不是美味,但有独特的价值。你晚上有酒局,早上吃上一只海参,晚上就能千杯不醉,海参可以护肝,防止酒精对肝的侵害。当然必须是纯正的野生大连刺参。

大连海参名扬天下的品种叫五行刺,其实绝大多数大连人包括渔民都没有见过,世界上只有七个非常小的小岛有这个品种。六个在朝鲜,一个在长海县的远洋岛附近。这是海参中的绝品,是国宝,应当是保护得很好,只是非一般人都见到的。



消失的行当
11

弹棉花

弹棉花着实存在于不少人的回忆中。以前的被子都是根据自己要求让棉花匠根据重量定制的。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12

捏面人


捏面人的心灵手巧是忘不了的。是儿时争先恐后追着的。那孙悟空,那小仙女,那生肖,独一无二,爱不释手,是舍不得吃的。一根竹签,一把剪刀,一些面粉,刮刮,刻刻,点点,画画,就成了。那些记载了我们那么多那么美好的童年记忆!


13

钉称


在那些还没有电子秤的年代,杆秤就成了唯一的称量工具, 做买卖可不都靠一杆秤,那才是检验“业界良心”的时候。那个时候,钉称之人也称之为最“斤斤计较”的人。这可是褒义来的。因为他们的“斤斤计较”,做买卖才有“公平”二字可讲。


14

雕砖工艺


往古镇走一走,出处都能见到这老手工艺,是古朴的,是繁复的,是自然的,是蕴涵祝福与吉祥之意的。什么寿星公,什么床头雕花百年好合啊,什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如今高楼大夏的玻璃墙面在阳光和月色下是美轮美奂的,但偶尔就是想念以前的心意美。


15

剃头匠


不同于现在让人吐槽不断的花哨理发店,曾经的剃头匠对比起来是那么朴实。十指运动,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上下兼顾,协作,不一会就面目一新。


16

锯碗


小时候,碗不小心摔碎了,会立刻说一句“岁(碎)岁平安”,然后拿去给锯碗师傅修。那可是一精细活儿。这一修,碗又圆了不说,还多了些花纹,真是神奇。如今碗碎了,除了扔了还有第二个选择么?


17

修鞋补雨伞

能修套鞋、修跑鞋,给皮鞋钉个鞋掌啥的,还兼修雨伞。如今可能只有老街深巷里还有了吧。


18

补锅匠


以前补锅匠们走街串户时,总悠悠是唱“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奶奶忙着找出破锅烂碗,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


19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拉大锯也是老天津的一种职业,说白了就是木匠学徒,每个木匠学徒的时候都会从拉大锯开始干起,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得先给师傅锯三年木头才能开始正式学手艺。


20

剪花样

不同的工具,一样灵巧的心。通常是“女性”的拿手活儿,和刺绣一样,是闺阁儿女的雅趣。

21

精修手表


虽说瑞士表确实是精妙,但以前的钟表匠也是能手啊。戴上单眼的放大镜,拿个镊子细细地校准时间。去年我还遇见过一个钟表匠师傅呢。



逐渐消逝在视线里的老物件
22

压水井


压水井,很老很老的物件了,现在估计也只有一些老农村里或者许还有幸存的那么一两口了,小时候姥姥家就有一口,每次我和表哥他们去姥姥家都喜欢压水井,想想真是怀念呢!


23

炕柜


炕柜,早晨起床可把被褥放在里面,还能放些衣服、杂物,炕上显得很利索,放上炕桌吃饭喝茶更宽敞了。


24

东北大柜


东北大柜,每家都有,就是颜色不一样,有图片红色上面雕满花纹和图案的,还有黄颜色的,有的放在炕上,有的放在地上。


25

辘轳和井


辘轳和井,现在真的很少见了,基本上都是在电视剧里才可以看到,古代用来取水用的,当然小影子又想到了很多古代女人投井也是在这个里面!


26

轱辘碾子


轱辘碾子,古代用来碾压谷物,不过现在在大连也很少见了,!


27

木质盘子


木质的盘子,虽然拿起来很沉,但是很耐用,以前农村里办红、白喜事都要用这个端菜,不过现在已经换成不锈钢的了!


28

风匣


风匣,相当于现在的鼓风机,以前农村在灶台上生火,想要火大一点,就用这个对着灶肚,拉着手栓来回拉伸!


29

小炕桌


小炕桌是八十年代前东北农村中最普通的家具,桌子的大小根据家里的人口多少而做。


30

搓衣板

老公出轨了怎么办?让他回家跪搓衣板去,可是现在搓衣板也是个稀罕物件儿,你想让他跪,你家得先有一块搓衣板啊!





这些物、景,

残留着了无数大连人生活的痕迹,

这些如今会勾起回忆的场景,

或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

也许今天看到的东西,

就是明天的历史!

珍惜眼前,

活在当下!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