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打铁、箍桶、弹棉花、瓦工、制秤,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行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变得不再那么常见。科技的发展让人欣喜,但老行当似乎渐行渐远,也让我们产生淡淡的忧伤,那是一份怀旧的情愫,那是一种对逝去岁月的缅怀。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仍要追。余姚日报摄影通讯员杨锡豪历经数年,足迹遍布余姚各地及周边地区,用镜头记录了数十种老行当,从这些充满人文情怀的画面里,勾起了我们恍若眼前的美好回忆,我们可喜地看到许多老行当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有些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那些老行当,虽已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但也不会因后继无人而绝迹,老行当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烙印心中,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豆腐皮工场(摄于2014年)
▲制秤(摄于2016年)
▲晒细面(摄于2011年)
▲打铁(摄于2009年)
▲豆浆(摄于2009年)
▲弹棉花(摄于2012年)
▲箍桶(摄于2016年)
▲编筐(摄于2012年)
▲验伞(摄于2016年)
▲出窑(摄于2014年)
▲爆米花(摄于2009年)
▲扯白糖(摄于2011年)
编辑:陈晟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