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新闻>藁城各地村名传说故事,给孩子讲讲咱藁城自己的故事吧!

藁城各地村名传说故事,给孩子讲讲咱藁城自己的故事吧!

2018-03-23 08:30:27

 

一盏灯点亮了一座城市

在这里千百年的文化古韵被薪火相传

这里就是具有“燕赵天府”之称的藁城

藁城|故事片头|11秒


藁城的悠久历史,决定了境内主要地名都具有古老的显著特征。据明朝《藁城县嘉靖志》记载:“藁城当燕赵之墟,古今必争之地也,兵燹之后,人物凋耗,土地荒旷,户口旧有存者仅三分之一,永乐十四年徙山西诸户以实藁城。”


所迁之民以旧有村落废墟或临河堤或临高岗而聚居,藁城165个自然村是在这次迁民之时建立并取名,其中有66个是以所迁之户姓氏而得村名的,占40%,如以陈、彭、常、刘、冯、杨、姚、杜、鲍等冠于村名之首。


以迁来之后所临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而得名的56个,占33%,如前、后、北、南、西、洼、堤、台、屯等词冠于村名之首或缀于村名之后。以迁来之后所从事的行业而得名的5个,占3%,如果庄、梨园、织锦等。


除此,藁城村落地名中很大一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王朝的更替,经济的兴衰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村落地名多以汉族姓氏,自然地理特征,建筑物、军事及吉言等命名。


以汉族姓氏命名:封建社会大多数百姓是以姓氏和宗族、亲戚关系集聚在一起,共同劳动,相互帮助,如赵庄、冯村、董家庄、何家寨、陈村、张村、崔家庄等,这种姓氏后面加上村、庄、寨的村庄名称占一定比例。


以自然地理的特征命名:藁城境内多河流,古时有太白渠、斯洨水,近代有滹沱河、白羊河、郦阳水等。藁城地处平原,旧时,每逢涝年滹沱河决溢,易造成水患。滹沱河是历史上有名的“恶水”,十年九泛,河道变迁无常。就是这条...↓



因此,域内村名多与水有关,如:清流,中照,漂里,北龙宫,南龙宫,水范寨,北汪,北洼,西洼,南洼,韩家洼,堤上,前堤里,后堤里,北堤里,庄货头,桥板,北桥寨,南桥寨,东桥寨,北蒲城,东蒲城,西蒲城等。经常遭洪水淹没的有称寒心庄(今韩辛庄)、躲村(今兴安)、漂里(今永安)等。


以军事屯兵、庙宇古塔命名:藁城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保留的仍有:南营、北营、台营等,还有双庙、塔头等村落。


以吉言嘉语或祈福等命名:带吉言嘉语的村名有贤庄、梅花、良村、康村、小丰等,历经数次灾害侵扰的百姓祈祷平安的生活,如:常安、兴安、金庄、北乐乡、永安等。


以帝王途宿与皇戚关系命名:封建帝王外巡沿途住宿的村落,如:王宫、正宫、南龙宫、北龙宫等。


以建筑物命名:这类地名有禅房、宽亭、南楼、北楼等。藁城的地名词语,鲜明的揭示了境内的地理特征,形象地展现了藁城的地名文化。


藁城还有很多颇具神话色彩的村名传说故事,希望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张家庄镇奉化村的由来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353字



藁城北部有个奉化村,这个村名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一带土地肥沃,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有一年,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妖物,每月的初一、十五,就出来。这个妖物一来就天昏地暗,趁机要抓走许多人和猪羊,毁掉很多庄稼。有不少人去捕杀,非但没有成功,还白白送了性命。一个好端端的地方,被糟踏得不成样子。


一天,一位骑着凤凰的女神经过这里,看到这里的情景,为了挽救百姓,她决心除掉妖物。到了初一这一天,女神和百姓们站在一个高坡上等着怪物。过了一会,只见在一片乱土堆旁,平地刮起了龙卷风,霎时,天昏地暗,很多房子被刮倒,大树被连根拔起。


女神看见,说:“这是一只猫头鹰在作怪。”说罢,用袖子对准那狂风拂了三下。猫头鹰就现了原形。它的身子有一头牛那么大,眼睛放着绿光,恶狠狠地向人群这边冲了过来。女神俯下身子,用手理了理凤凰的羽毛,然后向猫头鹰一指。


那凤凰立刻长鸣一声,向猫头鹰冲过去。那怪物和凤凰打在一起,上上下下,一直战了半天。猫头鹰累得精疲力竭,被凤凰一下啄掉了一只眼。凤凰又连啄几下,把猫头鹰啄死了。凤凰也把力气耗尽了,飞到一个小土坡上,冲天长叫三声,便倒了下去。


人们含着热泪厚葬了这只凤凰。为了世世代代记住凤凰的恩德,把凤凰落下的那个村庄改名叫“凤凰村”。慢慢地,人们叫串了音,便叫成“奉化村”了。今改为丰化村。


南孟镇韩家洼村的由来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562字



在藁城城北三十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韩家洼。这个村名的来历,有这么一段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有一年,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众仙都来了,祝贺王母娘娘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王母娘娘眉开眼笑,好不高兴。她想观赏人间的美景,就率领众仙乘云驾雾,从天宫往人间飞。


飞过这片大海上空时,王母娘娘一低头,头上没插好的金簪掉在了海里。这可把她急坏了,她问众仙:“谁下去给我捞上来?”一个大仙说:“不用下水就能捞上来,看我的。”说罢,拿出一个笊篱,从海这边向对岸一捞,捞了满笊篱鱼虾。他把海里的鱼虾都捞完了,也没捞着金簪。


王母娘娘急得没办法,一个大仙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吧。”他拿出一把瓢,一瓢把海水就舀干了,露出了海底。


从此,这儿再没有水了,大海变成了低洼。人们就叫它海家洼。再后来,人们把海家洼叫转音了,就叫成韩家洼。


廉州镇石井村的来历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258字



从前,在藁城南部有个老道,经常一边走一边念叨:“我是上界的北斗星,一股妖气冲到了云端中,我下界来帮你们除妖来了。”他一个劲儿地念叨着。念着念着,人们都相信他了。“你给破破吧。”老道说:“给准备一盆猪血,弄一车白大灰。”“行了。”就照着办了。


原来在这村子里的小塘里,有块顽石正在修炼,快修炼成功了。这个老道就来了:“你这大胆的石精,还打算吃人噢。”说着就把猪血一泼,泼倒在石头上,见它不能动了,就用这白大灰一填,给填住了。就是在这儿出了个石头精的故事。


所以这村就叫“石精”。时间长了,人们觉得不好听,就改成了“石井”。


《南营镇土山村名的来历》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170字



藁城城区西南二十里处有个“土山”村。关于村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要在口北边修万里长城,为了修得牢固,让民夫从河北省的南部运粘土填心。没有车辆,就让民夫一人接一人,排成队用筐传递。筐队排了一千多里。北边把长城修好了,南边还不知道。等接到命令,把余下的土倒在半路,就堆成一座山丘。后来这里住了人家,就取名为“土山村”。


丘头镇堤上村的传说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530字



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只有几户人家。一条很宽很深的河流过这里,几家人合伙在河边开了几亩荒地,种点粮食,维持生活。但是很不幸,有好几个人不慎掉进河里淹死了。人们很苦恼,想把河填平,但谁也没有去填。


这几户中,有一家姓田的,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有一天,田家的儿子在地里干活。快晌午时,天阴了,接着下起雨来。爹不放心,就拿了雨布去接他的儿子。他走到河边,看见儿子沿河边往这里飞跑。快到他跟前时,儿子脚下一滑,跌到河里淹死了。田老爹发誓要填平这条吃人的河。


从此,老两口就不停地往河里填土。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人也填起来。填啊填啊,填了好些天,河里的水一点也不显少。


一天傍晚,一位老人来到这里说:“像你们这样干,一百年、二百年也填不平。你们要能管我一顿饭,我给你们把河填平。”这里的人听了都很高兴,就给那位老人做了一顿过年过节才吃的饭。老人吃了,说:“你们都回去睡觉吧,我今晚就把河填平了。”说罢他朝河边走去。人们好奇地偷偷跟在后面看。


到了河边,老人坐下来。坐到半夜时分,老人忽然脱下一只鞋子,把鞋里的臭土倒进河里,很快河里的水不见了。人们都惊呆了。过了一会,再找那位老人,早已不见踪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仙,就把这地方叫堤上。后来又有好多外地人在这安家落户,形成堤上村。


贾市庄镇刘海庄的来历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787字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孙志银的穷孩子,在村上新海寺出家当了小和尚,法名刘海。


刘海为人憨厚诚实,同情鳏寡孤独,热心帮助穷人,所以村里、寺里的人们都喜欢他。他的师父老和尚,每次出外云游,都把寺里的钱粮交给刘海管理。


有一次,老和尚云游归来,见留下的钱粮原封未动,惊奇地问刘海:“这些日子众位弟子都吃些什么?烧些什么?”刘海回答“吃石头,烧大腿。”老和尚不信,刘海就搬来石头放在锅里,把大腿伸进灶膛,立时呼呼地着起火来。


不一会儿,锅里的石头熟了,又软又面,吃着很好吃,可是刘海的腿还是好好的。老和尚见了,乐得连声称道:“佛也!佛也!”原来老和尚是个爱财如命,舍命不舍财的“财迷精”,口头上说,“出家人不爱财”,心里总想刮别人一刀,他见到刘海的法术,从此便不发钱粮,天天让众弟子吃刘海煮的石头。


这一来,老和尚的财宝越攒越多,想发大财当财主。有一天,老和尚又出外云游去了。刘海闭目坐禅,合十深思,想起师父教众子弟“出家人不要爱财”,他却收藏着这许多财宝,于是就把老和尚积攒几十年的财宝,都给扔进寺院的井里去了。


当老和尚回来,发现财宝不见了,疼得如刀绞心,光头上汗珠乱滚,还查问刘海不止。刘海说:“师父息怒,弟子岂敢,吾乃依师父出家人不爱财之言,将财宝投入井里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噗嗵”一声,老和尚跳进井里扎入水底,去捞摸财宝。


刘海连声喊“师父,师父!”不见回音,也不见师父浮上水面。好在急中生智,想起老和尚爱财如命,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在一头挂上金钱,系到井中引师父上来,随后连喊三声“师父”,急忙往上拽绳,只见一只三条腿的金蟾——又大又黄的癞蛤蟆,叼着金钱被钓上来,跳到刘海头上。


刘海见此情景仰首哈哈大笑,遂坐地圆寂了。原来老和尚本是金蟾精变的,死后方现出了原形。


自那以后,村里人把村子叫刘海庄,修了刘海庙。刘海庄的来历和《刘海系金蟾》的故事,就这样祖祖辈辈传了下来。


《常安镇永安村的来历》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242字



很早以前,藁城县朋学村南边有条大河,河西边住着不多几户人家。


有一年,天上下雨,河水猛涨,发了大水,把河西边住户的房子给冲跑了。几天过后,水撤了,被大水漂起来的檩、梁、门窗都落了地,人们都原地搭起了房子。


房子盖起来了,没有村名,叫什么呢?几户一商量,咱是叫大水漂过来的,就叫漂里吧。人们都同意,这个村就叫漂里。


后来,这个村的人越来越多,房子越盖越稠,村子越来越大。村里主事人就想:这么大个的村子叫漂里多难听,改改名吧,就改名叫永安。意思是再也不走了,永远在这安家落户,就是现在的永安村。


兴安镇正公村的来历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937字



从前在藁城县东边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个小村。村里有一家人,就哥嫂和小姑子一块儿过日子。这小姑子是个秃闺女,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整天流着两股鼻涕,裤裆尿得湿湿的,衣裳上的圪渣明晃晃的能照见影,她也不多说话。哥嫂嫌她脏,嫌她傻,断不了给她点儿气受。


有一天,嫂子又数落她:“你这脏样子,得把我和你哥腻歪死,以后往哪儿打发呀?”


秃闺女说:“这你甭愁,俺落得树叶青,俺能做正宫,落得树叶黄,俺能做娘娘。”


“就你这模样,嘛也做不了!”


“你不信?娶俺的时候还蹬着你的肩膀上轿哩。”


“呸!呸死你,你这脏样子,蹬俺的肩膀上轿,没门儿!”“不信,你走着看!”嫂子一给她气受,她就这么说。

有一年朝里选正宫,军师一掐算,做正宫必须选个秃闺女,朝里才安稳。到了选宫这一天,来了好多美女,军师看看都不行。这时秃闺女来了,她往那儿一走,文武大臣乱赶她,说:“去!那么多美女都选不上,就你这脏样子,还想当正宫?去去去!一边去!”


秃闺女硬往里走,说:“你们说话管嘛用?军师说俺不行,再走也不晚!”就硬挤了进去。军师一看,好,就选秃闺女做了正宫娘娘。文武大臣乱笑话军师,什么样的美人没有,干嘛非选这么个脏闺女?

这事传到村里,村里人对她嫂子说:“这回你可不用发愁了,你家秃闺女当上正宫娘娘了。”她嫂子说:“你别逗了,她整天尿裤子,裤裆都提不起来,头上一根头发不长,流着两股鼻涕,去了人家还不把她赶到一边去!”

一天,朝里真的抬着两顶大轿来娶她了,到门上说:“正宫娘娘上轿吧。”


嫂子一看成了真的,见秃闺女的脏样子,就说:“你们等等,我把她打扮打扮再上轿吧。”秃闺女说:“不用了,我想吃碗小米饭!”嫂子就给她端出一碗小米饭来,秃闺女喝了一口,扑地一声喷在地上。


嫂子一看,地上全是金豆子,赶紧弯下腰去拾。秃闺女见她一猫腰,就蹬着她的肩膀上了轿。


大轿抬到宫里,一个太监喊:“正宫娘娘到了,下轿吧。”文武大臣都围来看,只见她猫下了腰,点了下头,扑嚓,脑袋上掉下个大金碗,两股鼻涕也变成了两根金镏子。


她漆黑的头发,梳着两个小爪角,粉白的脸,大大的眼,樱桃小口不大点,比谁都好看。正宫娘娘从裤裆一掏,掏出四条玉带。她把凤冠霞帔一穿戴,好看得成了万人迷。


后来,这个村因为出了正宫娘娘,就叫了正宫村。年代久了,“正宫”写成了“正公”。


《兴安镇角中贾市庄镇马邱村的传说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906字



传说汉武帝刘秀未登基前,被一个叫王郎的对手追赶的四处躲避,到处流浪,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整天是提心吊胆无处安身。


一天,刘秀的踪迹被王郎发现了,刘秀在藁城南面的荒地里为躲避追杀,在一人高的蒿草丛遮掩下拼命奔跑,后面的王郎骑着高头大马,挥动着手里的长矛,看着前面那个影影绰绰的人形,拍马追赶。


我的天呀!刘秀一屁股蹲在地上,看到自己跑肿的双脚,无奈而又焦灼地说道,脚肿呀!脚肿!难道这就是我刘秀的葬身之地?后人根据这个传说,就把在这里组建的村子称作“脚肿”,后随着叫法的不断转变,村名改成了角中。


随着马蹄声以及王郎高喊捉拿刘秀混杂的声音越传越近,刘秀自言自语道:要是这会有匹马该有多好啊!此时只听得一声马嘶从前面不远处传来,刘秀赶紧一拐一瘸地走去,原来是一个小寺庙。


由于天已擦黑,也看不见上面写着什么庙。刘秀摸着马,不由得喜出望外。刘秀临走前,在庙里向神像五体投地,并许诺:我成事后,一定把这匹马完好无损地送回来。刘秀打马向前一路狂奔。


也不知跑了多远的路,天明了,人困马乏,刘秀来到一个村子,想找水喝,放眼环顾,附近有一眼井,没有水桶怎么喝呀,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他耳畔响起:你不会用你的长枪把井撬倒啊。顿悟的刘秀马上觉得这样做不可能,但也只好依计行事,他把长枪插进井腰,气吞丹田使劲撬,奇迹出现了,但见井口慢慢倾斜着……水出来了!水出来了!


惊喜的刘秀赶紧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井水那个甜呀,忘情的刘秀喝了个痛快!随后刘秀用井水洗了洗身子,也给马洗了身,赶紧走吧,找自己的队伍去!刘秀打马飞奔,突然,马一下子卧倒在地,把刘秀摔了个够呛。


当满面沾土的刘秀站起,看见这匹马身子骨渐渐委顿下来,不一会儿,马的肉身子逐渐恢复成原来的内质——泥马,原来是菩萨把庙里的那匹泥马度化成活马帮助刘秀逃过一难。后来刘秀找到自己的队伍,率领众人历经苦战恶战,终于打败了强劲对手王郎。


刘秀想起自己在角中一个小庙里许下的诺言,就寻找了一匹一模一样的马给人家送去,孰料在途中那匹还人家的马病倒了,马没送到路上就死掉了,痛哭流涕的刘秀不得已将这匹马在当地埋葬,一个偌大的马丘出现了。后来的迁民便把当地这个传说,唤成村名——马丘,也就是现在藁城的马邱。


《廉州镇塔头村的来历》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642字



从前,有个媳妇整天受婆婆的气,婆婆什么活也舍不得让儿子干,都让媳妇干。稍不顺心,不是打便是骂。


一天,媳妇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担水,路上碰见了一个要饭的老婆婆。老婆婆说:“我渴得很了,给我点水喝吧。”媳妇就把水桶放下让老婆婆喝,老婆婆一口气就把桶里的水喝干了。 媳妇见水被喝干,不由得掉下了眼泪。老婆婆问:“你为什么哭,是嫌我喝了你的水?”媳妇说:“不是嫌你喝了我的水,是打不回水去怕遭婆婆打骂。”


老太太听后,拿出一条鞭子递给媳妇,说:“把这条鞭子放进瓮里,用水的时候就把鞭子往上拽拽。鞭子拽多高,水就长多高。记住,不要把鞭子拿出来,拿出鞭子就要发大水。”


媳妇一听,自己准是碰到神仙了,就谢过了老婆婆,拿着鞭子赶回家。以后,每天婆婆让她去担水,她就把鞭子往上拽拽,瓮里就有水了。


婆婆觉得很奇怪,过去媳妇担水要出去半天,怎么现在不见她出去就有了水呢?为了弄个明白,她就偷偷的跟上了媳妇。


婆婆发现了媳妇的鞭子,她觉得这条鞭子很神,也想亲手试一试。等媳妇下地干活的时候,她就把那条鞭子从瓮里拿出来了。谁知瓮里的水立时就往外冒了出来,越流越多,很快流遍了全村。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喊着叫着:“救命啊。”


这时正在地里干活的媳妇听见了,她一看见村子里的水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就赶紧跑回家,夺过婆婆手中的鞭子,放进瓮里把瓮盖好,然后自己往瓮上一坐。这时候,瓮开始从地皮上往下塌,越塌越深,最后塌得只剩下媳妇的头,水不往外流了,人们得救了。


为了纪念这个媳妇,村子就叫塌头村了,后来又改成了塔头村。


常安镇豆家庄的来历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1185字



传说,窦尔敦干弟兄八个,都是大响马,后来都分散各奔前程,窦尔敦来到耿村村北的一个庄里。


窦尔敦在这里落脚后,常领一班人练武。一天,他们几个人在村南歇着,有一个山东响马在北京偷了朝廷的黄马褂、银子,路过这个村,走到这儿累了也歇起来。


窦尔敦见来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再一细看是响马,心想肯定是做了活啦,他就对身边人耳语了一番,这伙人呼啦一下子,把响马的小推车给撞翻了,车上的六个小罐打坏了,银子撒了一地,响马怒道:“你们瞎眼啦,怎么把我的小车给撞翻了?”


窦尔敦说:“他们都瞎了,有眼的在这里。”


山东响马一打量他,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有来头,赶紧改了话,问:“你们缺什么?”


窦尔敦说:“我什么也不缺,就缺你车上的那件破棉袄。”


“这——”响马一听,吃了一惊,他偷的黄马褂就在破棉袄里放着。眼前这个人怎么知道的?呆了半晌,才说“唉,你要别的东西都给你,唯独这件破袄不能给。”


窦尔敦说:“你不给?我还不要了呢!”


一说这话,响马拾掇了拾掇,推着小车要走,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抱拳一问:“敢问壮士大名?”


“窦尔敦!”

“那好,窦壮士,后会有期!”


时间好快,山东响马到藁城县衙里,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把县老爷两匹宝马偷走了。


第二天,衙役一看,门栓没动,墙头上也没有印迹,两匹马没了,这可把衙役吓坏了,赶紧禀报县太爷。后来听人说,窦尔敦挺有本事,就大价请他去找。


窦尔敦答应了,他想来想去,肯定是山东响马那伙人给偷走了。主意一定,马上奔到山东响马窝里去了。


到了那儿,听说藁城的人找马来了,天也黑了,吃过饭后,给窦尔敦安排了地方住,这倒好,睡的地方不是炕不是床,而是一张网,这网厉害,人在上头睡,一动就夹住,越动夹得越紧,上边还有刀片,会削掉身上的肉。窦尔敦施展轻功,躺在网上,身子不挨网绳,就这样一宿没动弹。


第二天,这伙响马想:“这一招没难住他”,忙说:“两匹马是俺们偷的,俺送你回去。”


山东响马跟窦尔敦一人骑了一匹马往回走,好马跑的快,三天时间就到了藁城城边。到了这儿,山东响马跳下马来,从腰里掏出绳子,硬让窦尔敦把他绑了。要不这样,就不够朋友;要不这样,显得你没本事,觉得对县太爷不尊重,窦尔敦只好把他绑起来,牵着两匹马进了衙门。


县老爷一见马被找回来了,欢喜得了不哩,上前拉着马又是亲又是拍,他一扭脸看见了被绑着的山东响马,气得直扑脑门,不问青红皂白,就叫人打他,一棍子下去,响马就躺下死了。


他这一死,窦尔敦怎么也不是滋味,这叫我的脸往哪儿搁?他跺跺脚就走了。


走到村东口,山东人在这里等着他。窦尔敦见他没死,忙说:“朋友,进庄歇会吧?”


“不了,我们很可能再见面的,下次见面时可别这么不礼貌吧?”说完撒开双腿,几步走出老远。


窦尔敦觉得没劲,自己堂堂一个大人物,竟栽在一个不知名的人手里,说再也不出山了,要在这个庄里隐姓埋名一辈子。后来这个庄取名窦家庄。后人觉得窦字不好写,便改用豆字,称豆家庄至今。


常安镇耿王坟和耿村的传说

藁城|地名传说故事|533字



耿村村南有个一亩大的土疙瘩,传说那是耿王的坟墓。


耿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的干老子,叫耿再辰。元朝末年,耿王在滹沱河上跟打仗,被人家杀了。耿王是有架势的人,不能立时死了立时就埋,得叫朱洪武去看尸首。


那时候朱洪武的气候还不沾,又打了败仗,不敢把事闹大了。听说,是用两根杆子剽住棺材,套上牲口拉着,慢慢往南京走。


走到耿村这个地方,天黑了,押灵车的人们就找地方宿了。黑价起了大风,刮得昏天黑地,百嘛看不见,几辈子人都没经过那么大风。


天明了,人们起来一看,牲口和那棺材都不见了。一黑价大风,把停放灵车的地方背了个大疙瘩。棺材和灵车在不在疙瘩里头,谁也说不清,扒也没法扒。押灵车的人们遭了难,赶忙找去把事跟朱洪武一学,说大风把耿王埋了。


朱洪武听了,就说:“这是天意,那地方想必有风水,就让老人家在那儿歇了吧。”


齐那儿,就把大疙瘩叫了耿王坟,在上头立了碑,刻了字。


有了墓立了碑,得找个人看坟哪。当时,从落生村来了个姓靳的老头,领着六个小子,一家子给耿王看坟。老头是个穷人,靠嘛过日子呀?朱洪武给了他六六三十六亩地,不交差不纳税,算是看坟的工钱。


姓靳的就在疙瘩底下住下了。子子孙孙,越住人越多,慢慢成了个村子。成了村得有个名呀,叫靳家庄吧。后来一想,还有外姓人哩,就起名叫耿村。

藁城有那么多传说故事,

多给孩子讲讲咱自家的故事吧!

☟点击阅读原文看藁城所有村子的由来

写留言说说你们那还有什么传说故事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