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教育
权威|专注|专业
很多宝妈都很头疼,宝宝从小就喜欢啃手指甲,十个手指啃得光秃秃的,真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有的甚至还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竟如此热衷于啃指甲。
首先,要先排除孩子是否缺少某些微量元素,这就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做一个微量元素的检查。然后及时的做出补充即可。
其次,还需要以鼓励为主耐心的纠正宝宝的坏习惯,多给予宝宝心灵上的关注,调整孩子的心态。有些父母对于宝宝这种行为,一旦发现就通过暴力的行为制止孩子,这是极其恶劣的方式,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加重这种习惯的养成,即便是几岁的孩子,逆反心理也是存在的。
其实,宝宝吃手,咬指甲都是儿童普遍存在的行为,有的甚至还会咬指甲,抬脚就一个劲的猛啃也不是没见过。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第一,缺乏微量元素。第二,心理因素。
一般情况下,当人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下,就会寻找新的寄托,比如通过来回踱步,搓手,抖脚等行为来转移注意力,而对于孩子来说,很多都会通过啃咬手指甲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内心的自卑或紧张,有的孩子甚至到了成年也都改变不了这种习惯。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咬手指甲的行为时,家长应该耐心的指正,要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孩子不要咬手指甲,用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做出正面的教育,告诉孩子咬手指甲是一种既不健康也不卫生的行为,培养健康的卫生习惯,常给孩子洗手剪指甲。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通过讲道理的形式,让他们知道咬指甲的危害性有多大!
小孩在咬指甲的时候总会受到父母的批评和训斥,但是不咬指甲的话,自己又控制不住,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又咬了,这样孩子虽然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又控制不住,影响心理健康。
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上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一些寄生虫卵在指缝中可存活数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 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会引发消化道,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
孩子喜欢玩各种玩具,很多玩具上面都有铅,通过咬指甲可能会把这些铅带入体内,增加体内铅含量。
经常咬指甲会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从而影响孩子的容貌。
别慌,还能治!
咬指甲和/吮手指习惯要考虑三个要素——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对于偶尔咬指甲和/吮手指的儿童,正如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所说的一样,不必过于在意,吃点微生物就吃点吧,防过敏。
通常情况下,这类不良习惯可自行消失,轻微状况下无需治疗,不会引起明显的躯体及社会后果。但当但是,如果对于长时间且经常咬指甲和/吮手指,或与其他合并症同时存在时则需格外留意。为防止上述危害的发生,适当的干预措施应予以实施。
消除咬甲癖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相结合。首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检以明确病因。若为心理因素则可帮助患者减轻压力,或为其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戒掉此不良习惯。
既往研究显示,习惯逆转可有效治疗咬甲癖。治疗内容主要包括意识训练、放松训练及替代行为,通过替换为其他动作来消除咬指甲的习惯。此外,还可通过厌恶疗法来帮助患者,但是该疗法则存在争议,或可增加患者的焦虑感。
宝宝的年龄越小,纠正咬指甲的习惯越容易,因此,在排除了疾病的原因后,家长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引导孩子。
1、定期修剪指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当宝宝咬指甲时,可以给宝宝一个玩具,或者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让宝宝忘记咬指甲的事情。总之,不要让他/她的手闲着。
3、大一点的宝宝,家长可以给宝宝讲一讲咬指甲的坏处。不建议强行从宝宝的嘴里拉出手指,这样只会增强逆反心理或者加强宝宝对咬指甲这件事情的注意力。
4、很多比较大的孩子咬指甲则可能是焦虑情绪的表现,家长应该主动找孩子沟通交流,找出压力或情绪紧张的源头,缓解孩子的焦虑不安。
(来源于合肥积木宝贝国际早教中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