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息网

毒舌研报丨继续看好楼市的分析师 ——只剩两个人了

来源:chinafundnews    发布时间:2018-02-04 10:31:07


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导读】今天基金君看到齐鲁证券资管的这篇文章,很有意思,推荐给大家看看


文章来源:齐鲁证券资管( ID:qlzqzg


开栏语
 
栏目名是抄“毒舌电影”的。
别说没创意,老板定的,老板都那样,你懂的。
但也不一定。比如有个老板叫方三文,他说,“信息是没有意义的,除非别的信息可以链接它。只有当信息与信息链接起来,我们才知道它是真是假,存在着怎样的偏颇与疏漏。”
本栏旨在链接海量券商研报释放的信息。
态度明确,不会罗列观点让你自己选。
关注宏观、策略和行业三类研报中的,热点问题。
析出好研报,预警烂研报。
助益投资,丰沛谈资。
不新鲜,毋宁死。
不毒舌,毋宁吃屎。

继续看好楼市的分析师
——只剩两个人了



如题。齐齐鲁是在东财choice系统上查的,这个终端的研报数据不是很全,但是也够多了,9月以来的房地产各类研报130多篇,好死不死我也看了一天半时间。
 
重大发现是:大佬级分析师组团看空楼市;而坚持看多的分析师,只剩两个人了。
 
当任泽平姜超周金涛合体
大佬们通常是不喜欢合体的,大佬们只在关键时刻合体。比如对于眼下的楼市。







从上至下:任泽平、姜超、周金涛
 
海通宏观的姜超老师终于抽刀了。
9月15日,姜超老师是这么说的:满眼都是房贷。
9月23日,姜超老师又说:中国居民房贷杠杆真的不低了!
昨天,姜超老师干脆说:“2016年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理由如下:1.房价纯粹是货币现象。2.流动性拐点已现(没钱了)。3.老百姓房贷加杠杆已到极限。4.青年人口拐点已现。
 
姜超老师还刀入鞘,一回头发现哎呦我去中信建投周金涛老师在那戳着呢。
 
周老师是研究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简称“康波”周期,你也不用明白这是啥,因为我也说不明白。总之结论是:中国房地产周期在2014年和2016年可能形成了双头顶部,或于2017-2019年步入下行期。



周金涛老师拍了拍袖子上的粉笔灰,一回头发现哎呦我去方正宏观的任泽平老师在那戳着呢。

 
任老师大家是了解的,2015年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预言成真后,今年明确转变态度,他做比较研究,比较了历史上历次房地产大泡沫,发现的共性问题是:1.都受到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刺激;2. 政府支持、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缺位、银行放贷失控等起到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作用。3. 泡沫崩溃都跟货币收紧和加息有关。
 
他预期未来房价走势有3种可能,不罗列了,反正没有涨的
 
好,接下来看看正方辩友。
  
“少数派”的报告
相濡以瘦,不如风雨同肥。仅存的继续唱多楼市的分析师CP,一位叫WY,另一位叫YCM,你可以试试自己的输入法输入WYYCM是什么结果,我的结果是“我要一场梦”。
 
WY曾经是新财富第二,YCM曾经是第五,说起来都是金牌地产分析师了。
 
WY近期没有深度报告,论证过程比较简单,所以只说下结论吧:“我们依然看好主流城市房地产市场在三季度的表现”,“房价大概率仍将维持小幅上涨态势”。
 

YCM老师就厉害了,他比较早提出了“房地产本质就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见解,并阐述为“在小的地产周期内货币政策是决定……房地产基本面走势的唯一因素”。



他的逻辑就是:1.钱多。2.钱是由银行往外放的,银行放钱的自主性越来越大。3.银行不知道该把钱往哪放(资产荒),比来比去还是放到房屋按揭上最踏实。4.老百姓也喜欢配置房地产,特别是在钱多的情况下(货币宽松的周期中)。5.房价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YCM老师从2014年就开始唱多房市,如果2014年开始你跟定YCM老师,你就会把握住这轮周期中最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机会。
 
齐齐鲁同意YCM老师的逻辑,但现在的问题是:YCM老师提到的那些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了,YCM老师的结论就失效了。

YCM老师近期的研报,几乎没有讨论过是否“事情正在起变化”。这相当遗憾。而在没有论证这些内容的情况下,YCM老师就敢于作“少数派”,齐齐鲁内心是佩服其勇力,不服其举例的。

 
而且请注意,任泽平老师、姜超老师的逻辑,其实和YCM老师是一样的,但是结论完全相反,原因在于任、姜两位老师看到了“事情正在起变化”。
 
选边时刻,我有秘籍
现在到选边时刻。你是选组团看空的大佬们,还是决定温暖一下仅存的两位看多者?
 
在给出我的答案前,齐齐鲁先说段题外话:
 
因为没钱,所以齐齐鲁没跟老婆离婚。事情是这么来的——



这个新闻标题最近被传滥掉,大家看完以后选择笑笑。但是全世界人工智能界都给跪了,管你多少专利的语义分析技术,字都认得,但愣是看不懂这标题啥意思。
 
特别担心20年后孩子问我这个问题:你们那个年代要买房得先离婚是吗?你们那个年代有感情都要离婚是吗?




就跟我问我爸:你们亩产三万大几千斤粮食,?

 
我比较相信一个说法:有些新闻标题,不仅20年后仍能被看懂,200年后也一样能够被看懂,这种内容叫“常识”。而另一些新闻标题,如果20年后不经诠释就万难理解,则说明背后机制有着违背常识的种种苟且。
 
后者的结局,一定是被“常识”钉上耻辱柱。
 
 “政治家们忘记了政见;律师们忘记了本行;批发商们忘记了生意;医生忘记了病人;店主忘记了自己的商店,一贯讲信用的债务人忘记了债权人;牧师忘记了布道;甚至女人们也忘记了自尊和虚荣!”
 
这是对1719年英国“南海泡沫”最癫狂时社会的一段记录,全民炒股。
而现在,因为房子,作为夫妻的我们,正在忘记婚姻的契约和誓言。
 
SO,我选哪边,已经很清楚了吧?
因为群体性的癫狂已到这种程度,而专业领域中——

继续看好楼市的分析师……只剩两个人了啊。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