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待在自己的身边。
教育的目的却是让孩子们掌握家长的经验和知识,以便他们有朝一日能够青出于蓝。有的孩子的母亲会这样说:“你现在要是不好好用功,长大肯定没什么出息。”母亲的本意是想说:你得好好学习。但这种消极的说法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实际后果必将阻碍孩子的成长。他们就会永远地生活在家长的羽翼之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从父母那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就会开始想走出家门,去广阔的世界中充实自己。
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能够脱离家长的庇护而独立生存。
但是,做家长的特别是母亲总是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想让孩子一直安于自己的羽翼之下,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做母亲的天性吧。
这样一来,孩子的综合素质就会一代不如一代,一个家族从此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里。
像这样怎么能说是正确的教育呢,做父母的本身就自相矛盾了。家长的所作所为对孩子们的影响就是如此之大。
做家长的常常是在自己狭小的视野中,在自己的羽翼下哺育着下一代。甚至有时候让子女接受教育的动力只是停留在“可不能让隔壁家的孩子给比下去了”这种档次上。
而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可以自食其力地生存下去。即使孩子离开父母的帮助,自己也可以开创多姿多彩的未来。
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无论面临多少挫折公司查封、工厂倒闭、下岗、失业、被炒鱿鱼都能够不屈挠地生存下去,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这种教育可不是靠当父母的出钱就能换来的。相反,父母出的钱和力气越多,孩子自力更生的本事就越差。
前面曾经提到过那些十七八岁的、把父母的话完全当做耳边风的所谓“反抗期”的孩子们,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
家长到现在还没有从挫折中树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把一种完全架空的人生价值观强加给“不听话”的孩子。这是因为他们自身就处于“反抗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一句话:真正处在“反抗期”的不是孩子,反而是家长自己。
在社会上遭遇了无情的现实,一边嘴里念着:“这世道,真是不比从前了。”一边却不知所措,只有对现实进行苍白无力的抵抗。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好像是青春期的孩子一样。
前面说过,面对严酷的现实,发现自己迄今为止所接受的教育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因而不得不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一般就是在青春期的时候。
假如最早形成的人生价值观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就一劳永逸了。然而常常是因为这种价值观过于单纯和幼稚,难以用来衡量现实社会,所以烦恼也就由此产生了。
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从烦恼和挫折中去获得更为强有力的武器新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