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说起西藏,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心驰神往的样子,为什么选择去西藏?是DISCOVERY纪录片看来的憧憬?还是朋友去过回来侃得眉飞色舞,所以向往?旅行于我们,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放松,因为我们需要别处,似乎看起来“生活总在别处”,我们的生活已充满喧哗与聒噪、世故与烦扰,我们需要逃离现在的浮华和忙碌,逃到别处去,依靠“西藏”这块世外桃源来洗涤、净化、陶冶,依靠亲临现场时的雪山、圣湖、活佛、藏民,去得到感动和洗礼,哪怕不能生活在西藏,但寄希望能够倚仗这些,尽量保持我们一颗不肯流污于现实的心。在旅行中暂时放下生活中的烦扰。偈语说,形式就是向上的梯、渡河的船、前进的路。去西藏也是形式,登雪山也是形式,都是静心的方式。看的是什么?不是雪山,不是圣湖,不是佛像,不是藏民,看的是自己。 我们通过去西藏的形式来关照自己。
制氧机、葡萄糖,别的如红景天之类的没有备,因为想自适应,制氧机能不用就不用,葡萄糖是为了补充能量。
戴先森用泡沫做了个防撞分类装东西的盒子,放在车载行李箱里面。
计划去一个月,一路会要经历从夏天到冬天的几个气候转变,所以分类打包了几个季节的衣服,方便取出。
特意绕着桥下的盘山公路走了一个来回,从各个角度
去拍它,但怎么拍也拍不出世界峡谷跨径最大钢桁梁悬索桥的雄伟感觉来。蓝色的天白色的云红色的桥,太美!
晚上10:40到达重庆,入住重庆黔江丽枫酒店,酒店很舒服、空间大、设备新、早餐丰富、价格还便宜。还赶在睡觉之前吃到了九宫格火锅,而且是上次在成都没敢尝试的红油锅底,好香!
DAY3:成都---乐山,路过一个水库就决定在这里露营(睡在车上改装的床)环境很美,而且气温适中,很舒服。晚霞和朝霞中有点像去年去的香格里拉高山无人区的牧场碧沽天池。
峨眉山金顶的背山工,每次背一百公斤的建筑材料走一公里的上行山道十几次。每隔两三分钟就用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背篓小憩再继续前行,娃娃同学亲眼目睹生活的艰辛,其中还有十几岁的小伙子和年纪很大的老人和妇女,每个人都是在负重前行,很是感慨!
从峨眉山下来路过一条清澈的小溪,下水清凉一下,顺便把衣服洗了,还灌装了一桶山泉水留着下一站做饭。
路过泸定,看了一眼课文中的“飞夺泸定桥”,人很多还收费,又没有车位不好停车就没过去了。
DAY6: 今天的计划是在传说中的摄影天堂新都桥住下,一直都是在携程上订的酒店,正准备订时,戴先森突发奇想说:路边这么多漂亮的房子,要不我们去问问可不可以住宿吧。然后看到路边有两个小孩,一问居然她家就有房子,姐姐叫卓玛,弟弟的名字我们也没听清楚,他们的汉语不太好。爸爸妈妈上山放牛,舅舅在塔公寺诵经要两个月才回家,家里是舅舅开的客栈留给这两个小学五年级和三年级的姐弟打理,姐弟俩一个劲的邀请我们去住,被他们的真诚热情所打动,也被这花床和花柜子吸引,还有屋后这一片大大的开满野花的草原。遂决定在这里多停留一天,晚上姐弟俩带我们去塔公买菜,在他们的厨房做了几个湘菜,卓玛说很好吃。(从成都过来一下子变冷,海拔已经到了3千多米,大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反,赶紧把制氧机搬出来缓一缓。)
DAY7:卓玛带我们上山去爸爸放牛的牧场,去看妈妈采的蘑菇。在摄影天堂新都桥随手拍拍都美得不得了。
下午去塔公买菜,顺便去了一趟塔公草原。塔公草原上望雅拉雪山和塔公寺,三境合一的玄妙秘境。
晚上卓玛家停电了,我们只能摸黑做饭,弟弟多嘎烧火,卓玛打灯,做起了柴火饭,点了两根蜡烛,吃起了烛光晚餐,虽然简陋但是很有意思,他们的炉子也很精致。艰苦环境还做了八个菜,卓玛姐弟俩吃的津津有味,七十多岁的爷爷没跟我们一起吃,他信奉佛教,餐餐吃素,每天刻尼玛石。
第二天一早,吃了碗爷爷做的糌粑,告别准备开往下一站,我们将车上带的一些小零食和书本赠给卓玛姐弟,姐弟俩硬要把爷爷念经的一串佛珠送给我们,自觉太珍贵,不好意思收,爷爷不会讲汉语,亲手将佛珠放到我们车上,口里念着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祝福我们。
DAY8:新都桥---稻城亚丁,路过4696米的兔儿山,因为在新都桥停留了两天,已经适应了,所以也没多大的反应,不过怕娃娃同学不舒服还是往车里制了一点氧气,佩服一路上骑行的人们。
DAY9: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稻城亚丁。到稻城已经是晚上了,所以在车上睡了一晚。第二天开始上山,门票很贵,坐两个小时景区大巴才来到真正景区门口,然后下车开始步行,海拔已经很高,所以只能走十分钟休息一下,速度很慢,中途有想过骑马,最后也放弃了,还是一路步行,在车上把氧气袋已装满。爬到核心景区牛奶海有十几公里,因为还处于原始未太开发的状态,路也非常难走,加上海拔高空气很稀薄,所以步行来回走了六个多小时。
稻城亚丁回来的路上一直状态很好的戴先森也出现了高反,可能因为一直开车太累的缘故。
路上的风景——海子山“天外星球,千湖之山”有人喜其“蛮荒”,有人厌其“苍凉”,海子山有着不同于景区岁月的独特魅力。停车驻足,寒风刺骨,美景如画,一点都不比景区逊色。路过东达山,海拔5130米,寒风刺骨没有下车。
DAY10: 怒江边山顶滑坡,堵在路上,旁边都是随时会有落石的地段,只好掉头寻找一处安全地段等待抢修。幸好下午在前一个路过的镇子左贡买好了菜和水,做了一大锅饭给大家烧好水喝,帮助了一起被困在这里的人们,不然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没水喝没食物,掉头回去又得翻过海拔五千米的两座大山需要走三四个小时才有人家。也是一次奇特的体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一起吃饭喝酒侃大山,聊着这一路的见闻,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在这怒江桥上听着涛涛江水声看着满天繁星入睡。(娃娃同学在这认识了一位六年级的小姐姐,两人一起在这桥上写起了作业。)
DAY11:经过武警叔叔们的抢修,堵了一天一夜的塌方终于通车了,因为滞留了一天路上车辆排起了长队,通过非常缓慢。蛇形长队缓慢移动,塌方地点要在武警指挥下每一辆车都是踩油门迅速通过,因为怕上方再次塌方,通过的时候真是很紧张的,平安是福!塌方的地方非常危险,是武警叔叔们用铲车铲出了一条车道,今天正好是8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致敬人民子弟兵!
今天到了波密,直接住进了一个民宿—三原色,一聊才知道房子的女主人居然是老乡,还就住在中南大学的邻居,她三年前到这里旅行便爱上了这里,辞了设计院的工作在这里开了这个客栈。经营的非常有情调,很小资,食物也很美味。跟她说了一天的长沙话很是韵味。
我在想若我哪天不上班了,我也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开个这样的小店,平时听听过往行人的故事,太冷的时候就关门出去到处走走看看,读读自己的故事。
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经历各种颠簸,涉水路段,泥石流路段,坑坑洼洼路段,传说中的蚂蝗猖獗的路段来到了这个高原上的热带雨林,从一路上看多了的高原风光、雪山冰川,突然走进这云雾缭绕的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风光很是不同,没有了四五千米的高反、没有了吹着头痛的高寒、脱下厚厚的冲锋衣穿上裙子。最美与最险并称的神秘莲花圣地,据说每一个爱旅行的人都有一个西藏梦,每一个爱西藏的人必有一个墨脱梦。(进入墨脱之前先要进行登记,发给一张限速卡,不能超过这个速度回来时候要看,不能少于规定的时间。还有必须是越野车才准过去。)
没吃到正宗的药膳石锅鸡等于没到过鲁朗,感觉确实比昨天在石锅产地墨脱吃的更好吃。不知道这两三千块一个的石锅炖的鸡汤是否真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味道还是很好的,连吃两餐应该够补了。
DAY14:很久没吃到家乡菜了,川菜吃腻了,今天到工布江达有点早就去视察了一下他们的菜市场,今晚吃红薯饭。在这面条都需要用高压锅煮的高原地带要做熟一顿饭也是不容易啊。
它早已不只是一座宫殿,而是信仰的化身,精神的象征。多少人千山万水跋涉只为来到这里亲自看上一眼,多少朝拜的信众在它脚下顶礼膜拜,多少过往游客在此驻足喟叹。
在拉萨的奇哥带我们找到了真正好吃的藏餐,我这个不吃牛羊肉的也觉得很美味,一路上过来都看见在大马路上大摇大摆散步的藏香猪肉质也很嫩。藏民自己家里做的藏餐实在有点吓人,风干了直接吃的牛肉,丢在锅里煮煮就直接拿刀子割着吃的羊肉,原谅我没有勇气吃下去,在卓玛家只勉强吃了一口糌粑。
星空为幕,山川为景,气势恢宏,震撼心灵。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史诗巨作,采用传送步道进行场景转换,将大唐宫殿和布达拉宫都搬上了舞台,运用灯光投影在实体山上造成雪山,将成群的牛马赶上舞台。八百多人的演员阵容,最大最华美的舞台确实很震撼,唯美的音乐舞蹈效果,记得里面的几句歌词:走不到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我想要生者远离饥荒,我想要贫者远离忧伤,我想要老者远离衰老,我想要逝者从容安详,想让吐蕃成为人间天堂。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
八廓街上有着传奇的眼眸,深刻的皱纹,沧桑的藏袍,煨桑炉袅袅的桑烟,大昭寺里轻叩的钟声。看着这些将身心只交予佛的世人,感受着信仰的力量。
边巴次仁老师看到我们到了拉萨,家住在山南,正好遇上他们藏族人民的望果节,全村人聚在一起庆祝三天,特别好玩。
DAY18:驴友大哥说去羊卓雍错走游客通道去多没意思,环湖一周吧,南岸的景色才有你说不出的美。于是,我们看到的景色是这样的,我们走的路是这样的,真正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环羊湖一周需要整整一天,晚上在湖边露营遇一队内蒙和北京来的牛人,大充气帐篷专门用来做饭,红酒啤酒三文鱼虾等车载冰箱塞满,简直要跪了。
情人落下的一滴泪,凝成了琥珀般的羊卓雍措。美得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夜宿湖边,看日升月落星满天。
DAY19:纳木措等了我多少年,我就等了你多少年。
圣湖纳木措的美丽传说:莲花生大师曾将纳木措许配给了念青唐古拉山。
在海拔4800米的纳木措做饭和露营的真实感受就是吃一口饭就要深呼吸几次,冻醉了。但是星空和日出还是挺美的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近你的温暖。
堵在怒江边时认识的易大哥一家,在新疆工作的成都人特别喜欢旅行在路上。因觉得投缘一路结伴同行,听他讲各种奇闻各路风景,热情的一家人再三邀请我们一同前往新疆,带我们领略美丽的南疆风光和美食。身还未到心向往之,真真是难得的机会,也是难得的缘分呐!
可惜假期已经不多了,如能再多十天假期一定跟他们一起走新藏线回去了。江湖再见了!继续走川藏北线回程。
DAY21:雪域山巅的孜珠寺,异峰突起、怪石嶙峋,整个寺庙悬挂在神山孜珠山的最高峰峭壁上,从山脚下一条路况崎岖的便道,十公里上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海拔上升到4800米,云雾缭绕如入仙境,寺庙的独特和山形的奇异太让人震撼。
就这样偶然听人说起就去了,去过以后才知道孜珠寺活佛丁真俄色说:孜珠寺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除非是非常有缘的人。因为就算是本地人也只有虔诚去朝拜的人才真正到过孜珠寺,因为它太过偏远和险峻,如碰下雨或下雪山路都是不让上去的,走过那一段崎岖山路爬到最险峻的山峰看到如此惊人心魄的孜珠寺确实很是幸运。
用身体丈量大地的人们,他们心中的阳光永远像布达拉宫上空的天空一样。
从天真烂漫的孩童到满脸沧桑褶皱的老人,他们一直摇动着经筒,扑下去又爬起来,以这样丈量大地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一步步接近圣地,接近天堂。这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忘却这一路的艰难困苦,虽然身体经受痛苦但眼神依然澄澈。
生活很简单,生活很艰难,给自己一个信仰让心有所寄托,心中有阳光生活就有希望。
骨灰级的驴友推荐我们去未曾开发的多瀑沟,一路上没有指路牌只能遇人就问,居然还有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而且很难得能碰上会说汉语的。
终于到达后人家说还需要走路几公里上山,今天肯定来不及了。于是准备就在这野花遍地的村庄做饭吃,谁知才一开始暴雨就来了,这个唯一会说汉语的13岁男孩一声吆喝,十几个小朋友帮我们一起把东西搬到他家里避雨。奶奶回来后跟男孩说客人来了怎么让他们在外面,赶紧请上楼,今晚就在我们家里住。奶奶虽然不会说汉语但真的特别特别好,打着手势各种东西都搬出来吃,还赶紧给我们铺床。真心被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感动到了。
吃过饭一起玩自拍,奶奶也好潮还会比[胜利]
没有指示路牌、没有路人、地图上连这条路都没有,一路走的这也不叫路,乱石嶙峋不时还要淌水,有的只是随地乱跑的小动物,还有这一群牛,十几公里都没看见放牧的人,问不到路,只能问这些牛到底前面还有多远,它只跟我们对视半天并不想搭理掉头吃着它的草。在这无比原始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到达了它最美的地方。而且真正体会到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这宁静安详的小村庄的人们与外界接触甚少,耕作原始,淳朴善良。奶奶的大儿子——家里唯一会说汉语的人,知道我们在他家歇息特意从外地发来信息说奶奶和弟弟都不会汉语,我们交流起来可能会比较麻烦请我们多担待,需要什么尽管说,奶奶他们听不懂的就告诉他,他再翻译成藏语转告他们,好到了极致。奶奶知道我们要走赶紧上楼给我们装一些可以带在路上吃的东西,还在菜园子里弄了很多菜给我们洗好包好,感动得无以言表。
有的人创造了历史,有的人记住了历史,而德格印经院的人们以古老的方式保护着印经院,留住了历史。被称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多少信徒曾为能在德格印经院求得经文而无上荣幸和神圣。
在山脚下买了门票后坐当地人的摩托车上去的,车不能开上去。刚在上面逛了一圈就听到有人在说那边马上就要开始天葬了,于是本没有打算也不知道这里可以看天葬的,我们一路跟着走到了天葬台。已经有一些人稀疏的坐在山坡上,远远的可以看见对面天葬台上操作的每一步,气氛无形中有些紧张,肃穆。虽文化、习俗不同但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天葬对于信仰的无比虔诚,在他们的信仰里只有一生都行善积德的人才能够进行天葬,鼓励着人们向善。看完后虽能理解接受不同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但还是深深震撼、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DAY28: 一天开车,317国道上的好风景。
DAY29:路过汶川,看过5.12映秀大地震遗址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本来准备回来的时候再去一次九寨沟,没想到就地震了,真是不知道美景哪一天就会突然消失了就像人一样,用今年五月份去九寨的照片以作纪念。
遇见的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留待日后慢慢回味。仅以此游记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