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长大在游牧家庭的他,说起游牧文化,就很骄傲和兴奋。他聊到他父母那代人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勤勤恳恳,从一头骆驼养到了百头。为了庆祝骆驼过百,家里做了蒙族“那达慕”庆祝活动。那天,也是他父亲70岁大寿。
如今,游牧文化,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渐渐消失,颇为可惜。游牧在 巴图 大哥看来,是儿时的记忆,也是一个可贵的文化遗产。牧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与胸怀,以及与城市人相比,格外强健的体魄。
和土生土长的草原巴图不同,我是出生土长的城市孩子。
这些年,我越来越爱思考我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
细想来,城市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有着及其丰富的零部件,白天黑夜的运转。运转的每个环节,各种各样的工种作为配件,参与其中。
一个城市人简单的行为背后,都有庞大的系统和复杂的环节在支撑:
比如“刷牙”:牙刷来自与工厂,经历长途的运输,分销到商场。买回来后,包装袋经历一个很长的流程去到垃圾站被焚烧;刷牙用的水,需要自来水厂复杂的净化过程,再通过复杂的管道输送到屋子里。最后废水需要通过极其庞大的地下水管道进入到排污系统里。
参与者包括:生产工人、物流货车司机、售货员、检验人员、水站工作员、管道工人、污水专家、捡垃圾的老人和垃圾站人员等等,他们在日夜不停的维系这个庞大机器的运转。
在城市生活久了,很容易只看到日常生活的表面,但很难去关心维持它们的复杂程序。炒洋葱吃的时候,很难去想到那些开了通宵的货车,凌晨4点才拉着洋葱刚刚进城。
这台大机器,为人创造了便捷,自己却有些笨重。
再看眼前的草原生活,虽不便捷,但真正简单,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作为便捷的获益者,我享受并不愿放弃它。但这些便捷,又让我觉得囚禁在高成本的泡泡里。有多少人,起早探后的最后一秒的便捷忙前忙后,这便捷就如同十几支筷子支撑起来一颗樱桃,它的必要性到底有多少呢?在城市呆久了,会不会越来越缺乏基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呢?会不会越来越难从简单的生活中尝到快乐的味道呢?